传媒中国
adall1 adall2
当前位置:传媒中国 > 资讯传媒

聚焦“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五大看点

栏目:资讯     编辑:余梓阳    时间:2016-08-15 17:54     热搜:创新,国家,科技   阅读量:11839   

8月15讯:聚焦“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五大看点

原题目: 聚焦“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五大看点

国务院日前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军号后的第一个科技创新规划。

记者采访全程参加规划编制的科技部副部长李萌、科技部创新发展司司长许倞、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德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部部长吕薇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威望解读规划5大看点。

看点1——大科技:从科技规划到科技创新规划

与以往国家科技规划不一样,本规划初次以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命名。

李萌:“十三五”是整体建成小康社会和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决胜阶段。规划提出了12项指标,包含科技提高奉献率从55.3%提高到60%,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15.6%提高到20%。这是权衡产业向价值链高端爬升的重要指标。

规划以深入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供应侧构造性改革为主线,环绕塑造更多依附创新驱动、更多施展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从培养充满活力的创新主体、系统布局高水平创新基地、打造高端引领的创新增长极、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网络、树立现代创新管理构造、营造优越创新生态等六个方面,提出建设高效协同国家创新系统的要求。

许倞:规划最明显的特点,是关注点不只仅为科学技术研究自己的改革和发展,更加关乎国民经济主沙场,关乎面向科技前沿,关乎面向重大需求。好比,过去科技规划很少说起科技金融,本次规划中不只提到科技金融还谈到双创,谈到如何支持发展各类风投、中介机构和服务机构。特殊重视在新常态下发展新经济,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产业。

看点2——高起点:从容身面前到统筹如今久远

规划作了六项整体安排。前两项要求环绕修开国家先发优势,增强统筹如今和久远的重大战略布局;环绕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培养重要战略创新力气。

李萌:我们在规划编制过程当中一直贯彻“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一思想,力争做一个高起点的规划。在深入实行重大专项的基础上,面向2030年安排了15个科技创新重大科技项目;环绕现代农业等十大领域构建现代产业技术系统;环绕生态环保等五大领域构建支持民生改良和可连续发展的技术系统;环绕深空、深海、深地、深蓝发展保证国家安全和战略好处的技术系统。

刘德培:规划高度关注推翻性技术和基础研究。国家对推翻性技术要有预判、预警和预置,以此保证在将来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和拥有竞争力。

许倞:我国科技发展已经从长久跟踪进入领跑、并跑、跟跑“三跑并行”新阶段。所以,规划更加重视前沿性引领性,更加关注推翻性技术对产业变革的影响。好比重大项目中,安排了量子通信量子计算、脑科学和类脑研究等超前技术。

看点3——全链条:从“象牙塔”到创新全链条

规划用大批篇幅论述了如何施展科技创新在新常态下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增加发展新动能、拓展发展新空间、提多发展质量和效益中的核心引领用处。

李萌:规划彰显时期特色。不是“象牙塔”里面的规划,而是表现科技和经济联合、表现支持国家由大到强转变的创新规划。它强调支持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把重大科技项目、国家试验室、国际大科学筹划和大科学工程作为重点任务。从上游的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到中游的技术创新,再到下流的技术推行和产业化,进行全链条设计。

吕薇:创新是综合因素用处的结果,科研只是创新链条的一个环节。本次规划从创新全链条动身,表现了整体性调和性,突出了顶层设计,系统思想和战略思想。

看点4——新空间:从部分示范到多条理推进

规划指出,打造区域创新高地,提高区域调和发展水平。

吕薇:规划亮点之一是突出区域创新。中国各个地区发展阶段、创新要素的散布和创新能力相差较大,不也许齐步走。

规划提出拓展创新发展的新空间,强调打造区域创新发展高地和增进区域创新调和发展。这是一个分四个条理的系统安排:首先北京、上海要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其次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高新区创新发展;三是建设带动性强的创新型省、市和区域创新中心;第四是系统推进整体创新改革试点。

看点5——宽格式:从被动应对到主动融出世界

规划要求,全方位融入和布局全球创新网络,深入参加全球创新管理。

李萌:从被动应对到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说明创新自信增强了。中国许多创新型企业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正深入转变全球创新疆土、全球产业分工和经济格式。

薛澜:全球化时期,任何一个创新系统都不能够平空假造。只有开放,才有增进创新资源的全方位流动和有用配置。中国科技创新的发展与改革开放亲密有关,走出来和引出去,对丰富创新生态起了重要用处。将来,中国将营造更好的环境和要求,吸引海外资源,摸索试行技术移民;更多参加国际规则制定,在全球科技一起体中施展应有用处。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来源:传媒中国

相关阅读

adl03
adr1
ad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