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中国
adall1 adall2
当前位置:传媒中国 > 聚焦传媒

上海文创产业占GDP比重超12%为城市注入发展新动能

栏目:聚焦     编辑:李陈默    时间:2016-10-08 09:03     热搜:GDP,上海,产业   阅读量:5557   

上海西岸。

这是徐汇滨江的新称呼,一个正在全力打造的区域新品牌。

黄浦江水流过。这里,北起日晖港,南相当港,岸线全长约11.4千米,是如今上海浦江沿岸可成片开发的最大区域。

曾经的上海老牌工业区和物流口岸,近代工业文化的记忆长廊,坐拥百年来丰富的工业历史遗存。而今,聚集国表里顶尖艺术的“西岸文化走廊”蜿蜒出现,一座座历经岁月沧桑的厂房、仓库、码头,被艺术重新妆点,摇身而变成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上海摄影艺术中心、油罐艺术公园等众多文化平台,参差有致地散布在这条走廊上。

以文化艺术为核心,信息传媒、时髦设计、创新金融也在此蓬勃生长。将来,这里将被打形成与巴黎左岸、伦敦南岸比肩的城市文化新地标,也将成为中国甚至世界最大的户外艺术展区,成为独具魅力与活力的世界级滨水新城区。

这样的站位与气势,起源于上海市整体的谋篇布局。如何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不久前公示的《上海市城市整体规划(2016-2040)》草案提出,上海市至2040年将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使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全球城市的核心功能的提高,全球资源配置领域重要话语权的打造,城市品质魅力与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高端制作业、服务业的集聚和全部产业系统的转型升级,在世界城市格式中抢先身份的整体确立,这些目的的完成,都请求上海市必须要施展好文化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性支持用处。

文创引领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设

“上海的发展定位是卓越的全球城市,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发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走向卓越全球城市的殊途同归。”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跃华表示。

他说,“从西方发达国家大都市的成长过程当中我们发现,工业上的简单拷贝是没有前途的。要想冲破中等收入圈套,唯有依附创新,依附知识产权,依附文化创意”。

对文化创意产业在城市发展战略中极端重要性的深入熟悉,使得上海市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一直是高位布局、整体策划、大力推进。今年3月,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三年行动筹划(2016-2018年)》,提出了依照“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请求,以创新融合为发展主线,以供应侧构造性改革、市场消费需求和品牌建设为抓手,以知识产权保护利用和人力资源开发为保证,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施展文化创意产业在上海经济转型升级中的引领和带动用处。

在这一整体思惟的指点下,上海市提出到2018岁终,文化创意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出12.6%,“十三五”末超出13%。“这是一个稳步增长的过程,我们预期目的完万能够完成。”上海市委宣传部文化改革发展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向《经济日报》记者介绍说,去年全市文创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已达12.1%,并且最近几年来的增长率均高于全市生产总值增速。

文化创意所带来的壮大生命力,让本来死板的数字变得生动起来。在张江文化产业园区这块唯一25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就聚集了500余家各类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文创企业,包含阅文集团、河马动画、喜马拉雅FM、沪江等,都是各自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全国第一家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全国第三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全国首批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2015全国文化产业园区百强第一位……张江将诸多发展的桂冠集于一身。2015年,张江园区文化产业总产值再创新高,理科融合产值达到346亿元。

如今,上海市认定的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已达128家,出现出了如M50、8号桥、田子坊等一批特点光鲜、产业定位明了的文创园区。上海市对文创产业的支持并没有止步于划地块、建园区,而是将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投入出来。陈跃华表示,产业发展首先需求投入,但又不能够完端赖政府投入,“要调动民营企业、社会力气投入,政府在其中要起到四两拨千斤的用处”。近5年来,上海市每年投入文化创意产业财务搀扶资金2.8亿元,累计撬动社会投入160多亿元。

营造开放包容发展环境

走进方糖小镇,记者马上被一种暖意融融的温馨所包抄。原木饰面、纯白墙壁,安插得恰到利益的绿色植物和艺术品,带给人甜蜜、镇静的感到。设计师周光亮骄傲地说:“到我们空间创业的人,来了就不想走。”

方糖小镇的创始人万里江给自己设计了一个风趣的头衔,叫“首席理想官”。“我创业的初志,就是想给创业者们一个开放包容的空间。”万里江说,“创业很苦,我要给你加点糖。这就是方糖小镇名称的由来”。

“对比创业孵化器,我们更像是加快器。”万里江介绍,他没有局限于为创业者提供办公空间,而是以空间为入口,加载各类服务,“不只包含你们能想到的法律、财务、投融资、知识产权等第三方服务,将来还将有技术、营销、人力资源等服务,最终构成真实的商业社交平台”。借助联合办公方法,小镇创业者们还能有底气、有实力地团购各类服务,小公司能够与大公司享用相同的实惠与庄严。

作为服务创业者的创业者,方糖小镇把众创空间的服务发展到极致:不只有顺手可及的健身设施,还划分出午睡空间、按摩空间、宣泄空间、冥想空间……创业者从身材到精神都能获得全方位的庇护。成立至今,方糖小镇已在全球打造众创空间18家,入驻率都在90%以上。

在上海,像方糖小镇这样的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已有约450家。裂变式喷发的创业豪情起源于公正的环境。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骄傲地告知《经济日报》记者,在上海,不管公司大小、创业者实力如何,都能找到合适自己的生计和发展空间,都能获得厚此薄彼的服务。

上海张江文化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韩露对此深有同感,他以为,张江园区对文化创意企业最大的吸引力,就在于开放包容的产业发展环境。“我们做得最多的,就是帮助企业对接整合包含政府在内的各类资源,我们给自己的定位就是文化产业园区一体化服务供应商。”韩露说,他们曾为一家互联网教育企业比对高科技企业享用有关政策奔忙了3年多,让这家企业大为受益。“这也是张江文控在业界获得承认的一个重要缘由。”

开放包容、信息共享、对等竞争,为上海文化创意产业新业态、新企业的萌发与壮大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都市产业处副处长宋晓辉表示,将来上海市还将摸索树立文化创意领域全过程信息管理形式,对接上海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推进网上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信息保证。另外,还要以“千人筹划”“海外高条理人才聚集工程”“上海市浦江人才筹划”为契机,使上海进一步成为引进海表里高端文化创意人才的高地。

为城市注入发展新动能

当文化创意与产业相联合,你能想象空间有多大?在LKK上海洛可可商业询问参谋公司,记者看到,从机器人到小家电,从电动自行车到行李箱,创意设计在工业生产中无处不在。可是,公司首席设计官、总经理连振说,他们做的还远不止这些。

“文化创意的概念很普遍,我的懂得,文化是一种体验。”连振告知《经济日报》记者,他们不只在干活业设计,还在试探以用户为中心进行商业形式的创新设计,也就是为传统商业形式寻觅新的盈利点。“比方我们为杭州一家博物馆所做的设计,就冲破了传统形式。”连振说,他们提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这家博物馆的盈利点,每天安排起码3名非遗传承人在馆内做活态展现,观众有兴致可购置材料包,在传承人的指点下亲手操作。“这样我们就摆脱了单靠门票收入的传统经营形式,甚至有观众乐意购置长久体验。”连振说。

“传统产业都自成系统,构成产业上下流联动的纵向发展形式,但文化创意恰好能对一个个纵向的传统产业构成横向沟通。这些纵横交错矩阵的穿插点,恰好就是文化创意产业与有关产业融合的联合点,也是我们文开办重点推进的地方。”陈跃华说,恰是这些穿插点,成为打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最后一千米”的关键所在。

上海作为老牌工业城市,百年来已塑造了多数让国人耳熟能详的著名品牌:老凤祥、六神花露珠、大白兔奶糖、永远自行车、海鸥照相机……这些老品牌有的已经永远消失了,有的却在注入文化创意之力后焕发青春。好比六神花露珠针对今夏酷热天气突出了“清冷”创意而非传统的“驱蚊”定位,深受青年时髦达人的爱好,很多超市都卖断货了。

而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在历经苦楚转型后相同重获新生。以上影股份8月17日正式上岸A股市场、总市值近200亿元、完成资本市场的逾越为标记,作为中国电影起源地的上海电影制片厂,在经历低谷沉静、改革发展以后,最终重登行业之巅。往日的上影厂早已成为拓展全产业链的电影集团,从上游的影片制作,到中游的院线建设,再到下流的衍生品开发,并依托本身资源拓展了多片种制片系统,完成了电影、美术片、电视剧、纪录片、译制片的“全线贯穿”。

“我们意识到,制片充满风险,上个片子赚了10亿元,下一部便也许血本无归。”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总裁任仲伦明确了将来的发展方向,就是牢牢环绕建设产业链完整、多片种繁华、创作能力抢先、市场发行抢先、国际影响力抢先的现代影业集团的战略目的,完成“上影出品”“上影市场”“上影片场”的“三箭齐发”,整体表现价值观、提高竞争力。改革、发展12年,上影的利润总额增长了134倍,实际资产增加了100亿元,院线发展到全国110个城市,影院数目近350家。前后6次被评为“全国文化企业30强”,两次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企业”。“上影”这块上海文化的老字号与金字招牌,不只风采仍旧,并且更加诱人。

文化创意与产业、与城市的深度融合,为上海产业转型、城市升级注入了源源陆续的新动能。西岸、张江、世博等区域品牌,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中国(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基地等国家级产业集群品牌,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书展、上海国际古装周等文化品牌,全球设计和时髦产业中心、创意设计中心和职业教育中心、黄浦江世界级滨水文化带等城市品牌,一起构成了上海城市文化的影响力。搭上文化创意的快车,上海正风度绰约而又自在不迫地通向全球卓越城市的美妙目的。

(经济日报采访构成员:徐立京 吴 凯 沈则瑾 李 丹 李 哲 执笔:李 丹)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来源:传媒中国

相关阅读

adl03
adr1
ad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