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中国
adall1 adall2
当前位置:传媒中国 > 国内传媒

发展“金钥匙”解开基层“矛盾锁”

栏目:国内     编辑:柳暮雪    时间:2017-03-25 15:45     热搜:基层   阅读量:14430   

张蒙蒙

初春时节,江苏省新沂市阿湖镇练马村的鲜切花温室大棚,满地的雏菊、扶郎开得正艳,红的、黄的、白的,争奇斗艳。而在另一侧的温室大棚,绿叶白花下的大红草莓晶莹饱满,让人垂涎欲滴,不少游客正忙着采摘。

几年前,练马村还是镇里的经济薄弱村,村里没有一个可挣钱的产业,村民也大都外出打工,贫困人口一度达到了370人。“就一个字,穷。”提起以前,村党支部书记徐杰眉头紧锁。

像练马村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在新沂,2012年之前有50多个村集体收入不足万元,有的几乎为零,被群众戏称为“空壳”。集体经济一穷二白,让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难硬气。如今,练马村依靠今年收取新建的5座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租金,加上出租的厂房,村里去年集体经济收入达20多万元,腰杆“硬”了起来。

“硬”起来的不止练马村。近年来,新沂坚持问题导向,探索实施了村级发展“三增三强”工程(班子增活力、集体增资产、群众增收入,基础设施强、服务阵地强、民主管理强),打响壮大村集体经济“突围战”,走出了一条苏北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新路径。目前,“三增三强”工程在全市253个行政村全部实施。

双塘镇段宅村位于新沂与山东交界,一直以种植粮食作物为生,村集体多年零收入。“借‘三增三强’的东风,短短3年,我们村集体资产就达到300余万元,其中可经营性资产10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5万元。”谈起段宅村的变化,村党支部书记支玉刚滔滔不绝,“有钱好办事,能够及时响应群众诉求,干部的威信自然就上来了。”

2013年,段宅村作为村级科学发展试点村,通过梳理村集体资产,盘活了村里的老校舍,建成1000多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并说动村里走出去的经济能人返乡创办了江苏雨润心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从事苏北特色小菜的加工。仅此一项,村集体固定资产就增加了10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年增收6万元,带动村民就业100多人。除此之外,段宅村流转土地3000亩,发展水蜜桃、花木等经济作物种植,帮助了农民增收。

如今,各村牢固确立“特色兴村、产业富民”的发展理念,立足实际、找准定位,挖掘特色、放大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资源承包型、资产租赁型、股份合作型、休闲观光型、电子商务型、招商引资型等多种发展模式,“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集体经济壮大后,镇村积极落实发展路径,聚焦产业富民,拓宽农民群众增收渠道。”新沂市农工办副主任陈德喜介绍,新店、邵店、棋盘、窑湾、合沟等镇村整合扶贫资金,入股合建标准化厂房,推动工业产业集聚发展;港头镇板桥村发挥蔬菜种植优势,兴建田头市场,带动群众发展设施农业,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专业村……

目前,全市共兴建标准厂房近17万平方米,发展合作经济和服务经济534项、组建实业公司68家、发展乡村旅游23家,集体收入逐年增长,2016年突破7500万元,市财政如期兑现688余万元奖补资金,村集体经济逐步形成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村集体的“腰包”鼓了,推动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道路、供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向村级延伸,解决了过去村里“无钱办事”的难题。各村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村级党组织领导责任,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使村务公开的内容、形式、监督等实现规范化、制度化。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来源:传媒中国

相关阅读

adl03
adr1
ad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