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中国
adall1 adall2
当前位置:传媒中国 > 财经传媒

痴迷与土地打交道的种参人

栏目:财经     编辑:肖鸥    时间:2020-04-12 10:50     热搜:土地   阅读量:15243   

风刮了一个整夜,吹得窗子砰砰响。半夜两点,山东威海市文登区大水泊镇,文登传福参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传福一个翻身起来,拿过床边的“西洋参生长日记”,摸黑写了些什么后,就陷入了久久的思考。

四点,一晚面条,两个鸡蛋,李传福吃罢起身去了参棚:除草,修深陇,取土样,固定边杆,测试温湿度,手上忙的,心里盘算的,都是西洋参。

虽然有一个文登传福参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头衔,但他更像个老练的土把式,最爱与土地打交道。

去年,为了让“参娃娃”吃上更精细营养的套餐,基地引进了以色列的水肥一体化设备,肥料配方、用量、滴灌时间全程高效控制,一套设备便可有效管理600亩西洋参田的日常浇灌。设备是用上了,但要得到各个数据最佳值仍有个摸索阶段,李传福每天要对各个棚的土壤肥力、光照、温度、风速、用水情况开展数据分析,怎么将水肥混合液均匀、定时、定量滴入作物根系,也需要反复试验……再起身,已是夕阳西下。

文登西洋参驰名中外,但李传福种参晚,2014年他才种上了35亩西洋参,两年后足足赔了60万元。但他不怨不恼,整天窝在地里翻泥土,要么干脆直愣愣瞧着烂掉的参苗,一盯就是一整天。

终于,李传福兴冲冲拉着儿子说起了自己的发现:“看,这几亩地是两米深的水沟翻出来的生土,西洋参长的几乎一株不少,而另外的参苗九成多烂掉了。”

是西洋参偏爱“生土”吗?曾经当过16年兵的他,雷厉风行,一鼓作气再种西洋参14亩,索性做起了试验,日日看,月月看,最终印证了自己的结论。

西洋参对土壤、气候、湿度、光照等方面的要求非常高,如果一个技术环节出问题,就会造成鲜参产量大幅下降,“娇气得很”!但李传福乐在其中,在基地一起干活的村民说他:“爱动脑,好琢磨,啥都要定出个标准来。”

他的兜里永远揣着一本“西洋参生长日记”,不同时期、不同参龄、不同参棚,从育苗、选址、整地、播种、移植到测土等各个管理环节都做好记录,其细致程度让来基地做培育试验的山东省中医药大学教授们啧啧称奇。

快人一步靠多流汗,快人百步,还要捧出来不一样的东西。

别人的棚边杆儿是木头的,他的全部是钢管,参棚里还埋有抗龙卷风的八字式“地锚”;每个参棚配的通气孔,是他根据日照角度设计的,正好把光线设计照射在排涝沟里,还能通气调温……

威海地区夏季高温时,参棚里经常酷热难耐,人难受,参也难受。他守在参棚试验,感受不同高度温度的变化,最后将传统的1.7至1.8米参棚,抬高到2.2至2.5米。后来发现,当别人的参被烤焦了叶片时,“传福参业”的高棚西洋参却生长正常,为这,文登区农业局召开现场会,专题推广高棚技术。

以前,有些参农种植前处理土壤时,施用杀虫剂和杀菌剂,容易造成药残超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李传福试过很多种进口杀虫剂,但感觉效果不理想,就买足原料,架起设备,每天自己熬制配方。经过十几轮的反复尝试,他最终把目光瞄准了石硫合剂上。再拿出30亩西洋参地,划分若干块,按照不同的浓度,他大胆进行了破坏性试验,同时又用不同参龄对比实验,终于找到了最合适的配比,得到了检测机构、科研院所的权威认可。

牵住技术的“牛鼻子”,去年,李传福的每亩参地减少投入10%左右,结合测土配方施肥、参棚改造等技术可使西洋参每亩增产20%以上。仅仅5年时间,他在大水泊、汪疃、葛家、侯家发展西洋参种植基地800亩,成为文登屈指可数的“种参大户”。

中国标准化委员会“国家西洋参生产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科技部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品质道地西洋参规模化种植及精准扶贫示范研究项目”纷纷看上了传福参业,在这里开辟了实验基地。

西洋参对土地的要求很高,4年一茬,若干年内不能重茬,随着种植户增加、种植面积扩大,能够种植西洋参的土地越来越紧张,这也是李传福种西洋参以来的“心病”。今年,他计划再投400万元开展全链条西洋参种植技术集成示范研究,重点突破西洋参种植中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和重茬倒翻土地种植技术的标准制定。

这是40年来困扰着参农们的难题,也许明天就能突围而出,也许还要走漫长的道路,但这位曾经的老兵充满倔强,总要有人去冲在最前头,这是一代种参人的责任。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来源:中国网

相关阅读

adl03
adr1
adr2